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

孩子,我該如何愛你

慈誠爸爸、懿德媽媽每個月一次和孩子們相聚,大家帶著滿滿的愛和熱誠,總會碰到一些不曉得如何「讓愛傳出去」的時候。這一學期,人文室特別邀請了學諮中心陳嬌芳主任為大家上兩堂課,希望慈懿爸爸媽媽們能夠找出更好的方法,讓他們滿滿的愛能夠慢慢的注入孩子心田。

嬌芳主任透過互動模式,讓大家省思挫折的經驗,和自己走出挫敗的情形,讓大家覺知當事人的定位和選擇諮商的權力。「後現代的諮詢強調事實是主觀的,真實是建基於語言的表徵;真實是人們所處的處境所運作的結果;對於說故事的人而言他們說的故事都是真理。」慈懿爸爸媽媽必須學習聆聽,因為來談者就是自己生命故事的專家。和學生接觸,大家要注意不斷開創新的對話空間、避免封瑣對話空間。

嬌芳主任提醒慈懿爸爸媽媽:「孩子的改變是持續不斷的發生,而且是不可避免的。期待它,並且以語言將你的發現表達出來。」嬌芳主任鼓勵大家多用正向的語言,以正向為焦點的思考,「相信人的自我認同不是一成不變的,而是透過語言、交流不斷演化的。重視語言的力量,進而時時檢視那種語言帶來可能性和希望。」慈懿爸爸媽媽們要相信點滴的付出,方法用對,改變永遠在發生,並且「小改變」會帶出「滾雪球」效應。

嬌芳主任的演講讓慈懿爸爸媽媽們收穫良多。爸爸媽媽們「上求下化」的精神也讓人敬佩極了。

惜緣──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與放射系老師茶敘



星期二的午後,懿德媽媽準備了簡單但精緻的點心,準備和放射系老師一起享用。老師們放下手邊工作來相聚,慈誠爸爸、懿德媽媽亦放下身段先唱一首「惜緣」暖場。在人文室依文鋼琴伴奏中,只聽到大家誠摯的歌聲輕輕流洩:『莫說愁,不悲秋,。。。相砥礪,互切磋,錦繡年華不空過。相聚應惜緣,感恩念物艱。。。』

歌詞確實牽動人心,老師們給予爸爸媽媽最熱烈的掌聲回應。接著資深懿德媽媽72歲的洪李淑英師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。淑英師姐的先生在多年前前往生後,婆婆受不了打擊,精神就一直不穩定。至今還在侍奉婆婆的淑英師姐,自己雙腳膝蓋都換上了人工髖關節,走路並不是很方便,最近罹癌女兒又再次住院化療,師姐仍然專程從台北趕來和大家相聚。師姐講話輕聲細語,恬淡的笑容常常掛在那慈祥的臉上。

老師們不捨師姐的遭遇,大家熱烈回饋師姐的分享。看師姐面對生活挑戰的堅毅和為母的堅強,老師們紛紛表達敬佩之意。看到高齡的師姐,多位老師亦談起自己家中漸年邁的父母親,有人家裡的父母採取開放的教育,有的父母親則格外嚴格。回憶父母在自己童年時候至成長階段的培育過程,大家言語中多所感恩。老師們也期許自己用更多的愛來教育學校的學生,期待這些入世未深的青年學子能夠更早、更快體會家裡父母的苦心。

老師們談及自己到慈濟執教的因緣,大都覺得是慈濟的特殊教育環境、人文教育吸引了他們。大家珍惜此殊勝因緣,老師們感恩慈誠爸爸、懿德媽媽;慈懿爸爸媽媽亦以一心奉獻慈濟之心,感恩所有和他們一樣愛慈濟的老師。茶會在彼此溫暖、誠摯的感恩聲中結束。大家期待下次的相聚。